马可·波罗是威尼斯富商尼柯罗·波罗之子。在他出生不久,其父和叔父马菲奥曾到过蒙古帝国的钦察汗国经商,后因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和伊利汗国的旭烈兀之间发生了战争,尼柯罗和马菲奥在回国途中偶遇旭烈兀派回元朝的使臣,便阴差阳错地随着使臣到了元大都,见到了忽必烈;后受元世祖之托,担起了元朝派往罗马教廷的特使——忽必烈希望他们从罗马带回100个精通各类学问的传教士。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随着父亲和叔叔,带着罗马教廷给忽必烈的复信,踏上了重探契丹(马可·波罗将中国称为“契丹”)之路。历经千险万苦后,他们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大都,受到元世祖的欢迎。从此,一家三人在中国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十七年。1291年他们从泉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红海到达阿拉伯半岛,告别阔阔真公主后,三人从陆路返回家乡。1296年在威尼斯和热亚那的海战中,马可·波罗作为战俘被投入狱中。狱中的孤独和郁闷使他和早在狱中的比萨的小说家鲁思梯切诺很快成为朋友。马可·波罗东方周游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鲁思梯切诺,两人都感到相见恨晚。于是,一个讲,一个写。一部轰动世界的东方游记就这样在1298年很快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使马可·波罗名声大噪,不久这部著作便以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也成为世界第一号游侠。 [4]
13世纪刚开始,蒙古人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地球,先后征服金帝国、西夏帝国、花剌子模以及俄罗斯,把想象力所及的陆地几乎统统纳入版图。1259年,蒙古帝国又征服了朝鲜。1260年,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当家人。 [5] 马可·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相传他从威尼斯,途经中东,历时4年,到达元朝时代的中国,并且在中国游历了17年。此间,他还朝见过当时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并在元朝的朝廷里担任过官职。他晚年在狱中口述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故事,他的狱友鲁斯蒂谦记录下来,就是《马可·波罗行纪》。
卡尔维诺对于后现代社会城市的思考,放进了该小说主人公马可·波罗对于城市的描述之中。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城市总是以失去历史和自然的代价寻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的均一化变得不可避免。这个问题引起了卡尔维诺的注意,他开始对城市化表示担忧。作者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书写了他的担忧

其他书籍推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